一家礦建公司居然建起了地鐵?不但承攬施工市政地鐵暗挖通道、聯絡通道項目,還掌握了礦山法、冷凍法、機械法等核心技術,甚至聯合中鐵裝備研制地鐵聯絡通道掘進機,主編《盾構始發與接收凍結法施工及驗收規范》《隧道聯絡通道凍結法施工及驗收規范》兩項國家能源行業標準。
這是一家怎樣的礦建公司?河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能源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河南能源化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成立之初,以承接集團內部各大煤業公司的礦山建設和土建工程施工為主。如何建起了地鐵?承攬市政工程只是建設公司向跨行業、多元化經營的大型施工企業轉型的一個縮影。當煤礦“黃金十年”悄然而逝,建設公司也深陷泥潭。因煤而興,又因煤而困,如何突圍?該公司用“四轉”理念——轉觀念、轉區域、轉領域、轉崗位實現轉身和破局。
轉觀念走出去
思想由“封閉”轉向“開放”
曾經,作為河南能源集團唯一一家建筑施工企業,該公司僅依靠內部市場,就能嘗到不少“甜頭”。建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興彥形容那時候的日子是,“背靠大樹好乘涼”。近年來,受國際格局和疫情肆虐影響,建筑施工行業面臨嚴峻挑戰。隨著國家政策調整、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煤礦內部的施工項目大面積壓縮甚至停產,全國多家建筑企業宣布破產清算。建設公司的發展也舉步維艱,其主營的礦建、土建業務逐漸萎縮,甚至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
此時,擺在建設公司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安于現狀,向現實妥協,等待消亡;要么轉換思路,破釜沉舟,“走出去”拼搏發展。
建設公司選擇了后者。2021年3月,該公司領導班子經過調研發現,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工程、專業化機電工程、市政工程等行業領域還有拓展空間,有機會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之下逆勢而起。于是,這些之前不被該公司重視的“二線”產業,逐漸在市場的浪潮中綻放出點點光芒。
劉興彥說:“效益從活兒里來,公司要發展,就必須轉思想、‘走出去’。”由于建設公司各單位都是在一定區域、一定領域內成長起來的,對“關系”和“熟人”的依賴程度高,常在“小圈子”里打轉。為迎接風云變幻、激蕩莫測的外部市場,這種陳舊的發展理念必須改變。
2021年7月,建設公司提出“四轉”理念,即轉觀念、轉區域、轉領域、轉崗位,鼓勵每一名干部職工“走出去”,增強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闖勁。
可要改變人的思想,并非易事。建設公司許多職工扎根河南多年,面對固定的工作模式和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依舊認為“寧可少掙點,也不離開家”“在家一日好,出門萬事難”。
為盡快破除思想禁錮,該公司多次開展“四轉”教育實踐活動;在企業刊物《開拓者》和公司微信公眾號上同步推出《奮勇爭先爭做開路先鋒》《解放思想走出去求變》《一萬年太久跑起來奮斗》《主動擔當一起向未來》4篇評論文章,營造公司上下、全體職工圍繞“四轉”理念談認識、講體會的良好氛圍。
從企業面臨的現實困境,到“走出去”的任務要求;從精準深入調研職工的想法與需求,到制定各種政策福利以解決其后顧之憂;從求穩圖穩的舊觀念,到摒棄國企職工優越感、樹立干事創業緊迫感的新想法……建設公司還積極開展“一對一”談心談話,逐漸把準了職工思想脈搏,在做好政策傳達和心理疏導的同時,打通了職工“走出去”的思想關卡。
建設公司子公司國龍礦建就是成功“走出去”的典型。國龍礦建前身為原煤炭部第八十四工程處,該單位的老一輩礦山建設者在新疆大地,為祖國的核能發展貢獻青春。1958年后,國龍礦建的新一代礦建人響應建設公司“四轉”號召,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新疆。2021年7月,國龍礦建成功中標榆樹嶺煤礦北風井工程。可派誰去,成了新的問題。據國龍礦建黨群工作部副部長張昆明介紹,由黨員帶頭,第一批奔赴新疆的職工有70余名。兩年后,該項目部施工的北風井工程作為迎檢頭面,接受國家一級標準化專家組驗收,受到驗收組的一致好評,也得到新疆公司和礦方的高度認可。第一批“走出去”的職工通過艱苦奮斗,在新疆為公司開拓出一片廣闊天地,用實際行動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職工堅定地大步向外走。
自此,職工觀念得到切實轉變,由“封閉”轉向“開放”,“走出去”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建設公司自謀出路的基本條件已然成熟。
轉區域向市場
決策由“經驗”轉向“科學”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市場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科學研判國家產業政策及重點區域發展現狀、規劃后,建設公司提出要“摒棄傳統經驗、慣性思維,轉換業務區域,積極面向市場”。
轉去那兒?建設公司的回答是:抓好兩個市場——服務集團內部市場保生存、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求發展。
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環保政策的影響,西部地區的礦井逐漸成為礦建業務的主戰場。基于此,建設公司借河南能源集團的“西進”東風,以礦建為主力軍,積極開拓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市場。2022年,建設公司市場開拓工作大有起色,相繼承攬內蒙古馬泰壕煤礦313盤區煤倉及附屬工程建設項目及新疆托克遜縣潤田礦業建設項目等工程。2024年7月17日,該公司又成功中標陜西事通恒運礦業有限公司紅墩界煤礦建設項目,中標金額總計2.33億元。
與此同時,建設公司搶抓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力求走出國門,搶占國外市場。在距離河南近4000公里的哈薩克斯坦若瑪爾特礦山,建設公司施工人員在此堅守了2年。負責現場管理的王超說:“我們職工身在海外,扛過了疫情,有信心有決心把這個項目做成標桿項目、品牌項目,為公司后續開拓海外市場打下堅實基礎。”該項目于2023年3月順利完成施工。
為進一步融入海外市場,大力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建設公司在東南亞、西亞等地不斷開拓市場。該公司副總經理張道海說:“我們‘煤黑子’也研究起了國際局勢。”建設公司強化國際市場發展規劃,集中優勢資源和專業力量,先后承攬了印尼OBI鎳鈷項目、華越鎳鈷項目、OBI鎳鐵項目、OBI鎳鈷濕法三期項目、馬來西亞東鋼二期高爐項目。當前,他們正在施工的是今年6月承攬的印尼OBI鎳鐵項目三標段工程。目前,建設公司正在積極對接非洲剛果(布)立井井筒掘砌鉀鹽礦項目。
該公司財務管理部總經理劉洪燦感慨地說:“我們終于扛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據他介紹,轉區域是建設公司回應河南能源集團“經營三問”中“利潤如何增”的最好答案。“我們積極轉區域,就是在找市場、找收益、找利潤。”劉洪燦說。
轉領域求發展
定位由“單一”轉向“多元”
僅轉區域還不夠,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挖掘新客戶、制定新戰略、挖掘新專業、創造新價值。建設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以礦山建設和土建工程施工為主導,想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轉領域,成長為跨行業多元經營的大型施工企業。
據介紹,如今的礦建工程市場已被壓縮到極限,正如建設公司副總經濟師周厚敢所言:“即使經過努力爭取得到的施工項目,也是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盈利水平低的工程。”為此,建設公司利用建礦優勢,積極開辟礦山生產托管“新天地”。
“啟動!”2023年7月11日上午11時,隨著現場管理人員發出指令,中聯潤世露天煤礦改擴建地面生產系統載煤聯調聯試工程正式啟動。從剝到采,再到洗,連貫的煤礦生產動作標志著建設公司主業已從當初的礦井建設逐漸轉變為煤礦生產運營。建設公司不僅負責該礦的生產系統、配套附屬設施、土建工程建設,還負責該礦建成后的維護和運營管理。
不僅如此,建設公司還利用自身在礦建施工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承攬起市政地鐵暗挖通道、聯絡通道、盾構始發與接收端頭冷凍加固工程。以凍結工程為例,礦井施工凍結技術是建設公司的優勢技術,該公司曾憑借這一技術在國內礦建市場中占有領先地位,并成功在濟南地鐵、鄭許市域鐵路等軌道交通項目中承攬施工凍結工程,實現了凍結技術的“華麗蛻變”。如今,建設公司又先后承攬施工了鄭州地鐵8號線白廟站H出入口暗挖通道工程和鄭州地鐵8號線東風路站附屬結構G出入口、過街通道及換乘通道相關工程,成功挺近地鐵施工領域。
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影響下,國內風、光、氫等綠色能源基建項目迅速發展。尋找并抓住裝配式和智能化建筑、綠色礦山、新型建筑材料等新興領域的市場機遇,成為建設公司轉型發展的重點。 2022年9月開工建設的陳四樓礦礦井水熱能利用項目,是該公司在探索綠色低碳環保發展道路上的新嘗試。該項目的核心是把礦井水余熱資源循環利用起來,以達到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的目的。通過測算供熱、制冷周期相關數據,與同等條件下的傳統燃氣鍋爐供暖、空調制冷相比,礦井水余熱利用能夠為項目單位節約費用近730萬元。據介紹,該項目的方案設計、項目實施以及項目托管期間的日常運營、維修維護等都由建設公司負責。
“這是我們的基建優勢,也是我們今后業務拓展的一個重點方向。”劉興彥說。近年來,綠色礦山建設被提到了新高度,這為建設公司的轉領域作戰提供了新機遇。目前,永煤公司車集煤礦地面建筑物乏能利用采暖及降溫工程項目、永煤公司新橋煤礦工業廣場礦井水余熱利用系統工程項目、新疆庫車市科興煤炭實業公司榆樹泉煤礦超低溫相變技術智慧礦山井口防凍集成系統工程項目均在穩步推進洽談和實施。
如今,建設公司對未來的發展,有著更清晰的定位——全力打造“專業結構合理、行業市場領先”的綜合型施工力量,力求“礦建邁進西北中亞、土建工程精品化、安裝工程特色化、鋼構工程高端化、市政工程靠大聯大”。
在轉領域、求發展的過程中,建設公司逐步形成了“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優勢,可滿足更多個性化的服務需求,發展關聯性、共生性、互補性產業,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
轉崗位賦新能
人才由“一崗”轉向“多崗”
轉崗位是對轉觀念、轉區域、轉領域的進一步延伸。“四轉”理念提出并踐行以來,建設公司承接了大量項目,開展了各類業務。與此同時,該公司也主動關閉了一批資源枯竭、扭虧無望的企業。這些企業關停后,原本的職工往哪去?掌握大量專業技術的人才隊伍如何發揮最大優勢?
建設公司將提升職工技能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在遵照業務相近原則和遵循職工個人意愿的基礎上,該公司鼓勵施工人員學習、考證,由一線崗位轉向管理、專業技術崗位;積極開展基層和機關干部上掛下派、生產和經營崗位輪換培養。一系列“轉崗位”措施,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扎實的根基,也為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該公司職工劉洋洋長期從事機電設備安裝施工作業,從井架組裝到天輪更換,從罐籠安裝到礦用提升機維護,他在多個領域不斷開啟人生新體驗。對于專業的不斷轉換,他直言:“不會就學,企業有發展我們才有前途。”
作為中聯潤世項目籌建組的骨干力量,史保勇一人要負責項目的安全監督、設備安裝、施工進度管理等工作。而在一年前,他還在建設公司機關部室忙碌。他說:“以前的工作相對簡單,總認為自己能力不行,干不了太多,現在轉崗到這里,比原來忙得多,但是也精彩得多。”與史保勇一起轉崗過來的年輕人都堅持干到了現在,大家歷經現場施工、安全管理和經營管理等多個崗位的鍛煉,如今都成了項目一線管理團隊的骨干力量。
為搭建人才成長梯隊,提升各類人才的業務能力素質,建設公司還建立了“永城市就業見習基地”,先后開設市場開發、項目經理、專業技術等專業課程,培育專業人才2735人,先后有140余名干部職工走上了新崗位。
轉崗只是第一步,建設公司還將推動礦建專業向互聯互通、設計研發、智慧礦山等領域延展,建筑專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節能環保方向升級,加快施工設備和品牌升級。此外,該公司還全面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建設,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
“高水平的人才隊伍是推進技術創新的根本保障,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錘煉和現場打磨,讓人才脫穎而出、持續進步,我們關注的科技創新項目才有提高和進步的可能。”該公司總經理劉增林說。今年以來,建設公司完成科技研發項目9項,申報發明專利授權4項,新增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1項,科技成果查新2項,獲得市級工法3項,獲得市級建筑業技術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4項,享受科技創新優惠政策節稅額約385萬元。如此,人才培養不僅為企業發展賦新能,還為“成本如何降”找到了新答案。
2024年上半年,建設公司實現利潤同比增加18.5%,超額完成河南能源集團下達的任務指標。“四轉”理念在回答好“經營三問”的同時,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希望、新生機、新活力。